2025年9月18日晚,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(能源环境工程与辐射防护研究中心)2025级研究生新生见面会召开。实验室主任董勇教授、中心执行主任袁学良教授、中心党支部书记崔琳教授等教师代表与全体新生齐聚一堂,共同开启学术与成长的新篇章。见面会主要包括中心介绍、师生交流、安全培训等环节,李敬伟副研究员主持会议。

一、厚植家国情怀,勇担时代使命
董勇教授在致辞中首先欢迎新生加入团队,并强调当前能源电力行业正处于转型关键期,新能源领域前景广阔。他指出:“研究生阶段不仅是学术深造的起点,更是服务国家战略的实践平台。”他勉励新生要立足工程实际,研究传热、流动、化工等基本原理,解决能源领域的“卡脖子”问题,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,以强健体魄支撑高强度科研工作。“科研需要‘十八般武艺’,更要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,见贤思齐。”董勇教授的寄语引发新生强烈共鸣。
袁学良教授则以“秋日济南”为引,结合老舍笔下的城市意境,呼吁新生珍惜团队融洽氛围,树立远大目标。他指出:“能源行业正从传统向新能源整合,科研选题与组织方式需紧跟时代脉搏。”他强调,研究生需从“知识学习者”转变为“知识创造者”,在创新中突破自我,同时保持积极心态,将个人规划与国家“双碳”目标深度融合。
二、传承创新基因,打造科研高地
崔琳教授回顾了中心的发展历程:自1997年成立至今,中心从2名教师扩展至30余人的团队,在读研究生和博士后规模近150人,形成了“传承有序、勇于创新”的科研文化。他介绍,中心紧扣时代需求,从污染物控制到污染物深度控制到污染物智能控制技术,从煤燃烧到新能源制氢到掺氢掺氨燃烧技术,从固废资源化到协同碳捕集与矿化固碳研究,始终走在行业前沿,相关成果获国家级奖项并实现规模化推广。“我们既有和谐的学术氛围,也有零容忍的安全底线。”崔琳强调,实验室每周开展安全巡查,确保科研与生活环境安全有序。
三、强化安全意识,筑牢科研根基
会议设置了专项安全教育培训环节。实验室安全负责人陈桂芳老师系统解读了安全管理规定,并结合真实案例,重点讲解了实验过程中的常见隐患与注意事项,引导新生将“安全意识内化于心、规范操作外化于行”作为基本准则,共同守护安全底线。

此次见面会不仅为新生指明了科研方向,更激发了他们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。未来,实验室将持续以“双碳”目标为引领,深化科研育人生态,为国家能源战略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人才。正如董勇教授所言:“愿每位同学都能在此平台成就更好的自己,共筑能源强国梦!”